“十三五”成就巡礼 :谋布局,寻开拓,以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为根本,提升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
发布时间:2021-05-13 9:17:50 供稿: 宣传部

  “十三五”期间,学校教育国际化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,以扩大国际合作项目为重点,以实施学生海外项目为突破,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,不断提高教育教学、科研、管理等国际化程度和发展水平。

  谋布局,寻开拓。基本完成国际化战略布局,积极开拓新伙伴,尤其围绕服务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开拓与沿线国家,特别是“17+1”机制的中东欧国家的合作。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,在合作广度和深度上取得较大突破。

  广泛拓展项目资源,积极搭建师生交流平台

  教职工海外交流机会明显增加。积极倡导、拓宽渠道,鼓励支持教师到国(境)外访学、进修、培训,加快师资队伍的国际化;为重点学科负责人、科研骨干与世界先进水平对接做好桥梁、保障和服务工作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教职工因公出国(境)人数较“十二五”期间增长83%。

  学生海外项目稳中有增。广开渠道,开拓合作伙伴,设计开发更多类型的项目,为学生增加国际化背景提供平台和机会,使有海外经历的学生逐年稳步增长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参与海外项目学生人数较“十二五”期间增长64%。

  加大引进智力资源,着力打造国际学术共同体

  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和优质课程资源,效果显著。拓宽合作领域,引入国际知名职业教育与培训品牌,引进和借鉴国际职业资格认证,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,如证书合作教育项目等。本科层次引进德国应用科技大学(FH)职业教育模式,专科层次引进“数控与切削机械师(IHK-ZM)”模式,成功引进德国手工业协会(HWK)证书项目。

  加大外国专家引进力度,成效斐然。以项目为抓手,通过国家和上海市外国专家项目和市、校海外名师项目引进各类外国专家;完善项目管理,充分发挥外国专家的作用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共引进各类外国专家203人次,包括长期外籍教师,市、校级海外名师,引智和高端项目外专及短期外专等,增幅明显。

  推进海外联合科研平台、实验室及学生实践基地建设,突破明显。以海外名师项目为牵引,充分发挥海外访学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,促进科研项目合作。成功申请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1项,与海外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9个,共建学生海外实践基地1个,在数量、质量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,填补了空白。

  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,汉语国际教育实现突破

  招生规模有序增长,生源结构日趋合理。学历生占比40%左右,保持年均15%-20%的增长率;通过国际合作伙伴、“上海暑期学校”、上海“一带一路”教育项目等多种渠道,吸引高质量非学历生来校学习交流。国别达40余个。

  课程建设不断加强。优化课程设置体系,增设企业实践环节,丰富留学生教育内涵。5门课程被授予“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”,5门课程纳入“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”建设。

  管理服务与情怀培养并举。积极发挥上海市政府留学生奖学金和校级奖学金的引领作用,完善留学生的管理与服务。制定并完善《留学生手册》等各项制度,建立“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国留学生联谊会”、校友会留学生分会。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、实践、文化活动,培养留学生知华、友华、爱沪、爱校的美好情怀。

  汉语国际教育推广工程实现突破。成功申报并举办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。为国际学生提供汉语课程教学、文化体验课程、汉语水平考试(HSK)考点等服务。组织HSK考试近40场,服务考生近400名。

  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,力争实现办学层次和领域的突破

  进一步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发展。昆士兰学院四期和四期延长合作运行平稳,启动对合作专业和合作伙伴的进一步优化调整。与美国布劳沃德学院合作办学项目签署三期合作协议。顺利通过中外双方对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评估认证。加强党的领导,强化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建和思政课建设。

  努力实现中外合作办学层次、领域的新突破。积极探索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突破和专科合作领域的拓展。通过学分互认、学位联授等多种形式,开展双学位、交换生和交流生等项目,获取更多优质教育资源。

  推进全英专业和全英课程布局,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

  加强全英专业和全英课程建设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学校建有全英专业2个,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9门,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课程5门,共开设本科全英课程70门、全英项目24项,高职全英课程145门。

  建章立制,为教育国际化保驾护航

  学校制定或修订了国际会议、外事接待、外籍教师、中外合作办学、学生海外项目、教职工因公出国(境)等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,加强规范管理,使教育国际化纳入有序、健康管理轨道。

[打印][关闭]